梁贺对科研工作一直保持着旺盛的进取精神,不断挖掘、扩展新研究领域,在我国新材料科技界有良好的学术声誉。他2008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科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参与863计划子课题研究:小直径铜包铝双金属复合材料连铸及复合导线的力学和电学特性分析。
博士毕业后曾经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从事科研工作,现担任山东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总监级高级工程师,发表文章18篇,有5篇被SCI和EI收录,先后申请16项专利,已经授权5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产品调研期间,他发现钛合金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密度小,比强度高,疲劳强度和抗裂纹扩展能力好,抗蚀性能优异,焊接性能良好等,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造船、能源等行业具有日益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高端钛合金加工领域我国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例如国外的飞机采用TA18(Ti-3Al-2.5V)钛合金薄壁管作为输油管,不但强度高,而且重量轻。而我国由于钛合金管材加工技术不过关,很难稳定地实现小直径钛合金管材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的***优化配比,目前只能装配不锈钢管材,在同等使用条件下,比使用钛合金管材增加重量73%,一架飞机需要装配各种这样的长短管材合计近千根,所增加的重量可想而知。
差距就是科研的动力,梁贺决定攻克难变形钛合金小直径薄壁管材,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他没有选择相对容易加工的TA18(Ti-3Al-2.5V)钛合金材料,而是选择了研究TC4(Ti-6Al-4V)钛合金薄壁管材,与TA18钛合金相比,TC4钛合金材料的合金含量增加约一倍,材料完全退火态的抗拉强度也超过900MPa,塑性相对较差,管材在冷加工时非常容易开裂。
国内外曾经对TC4钛合金的管材轧制进行了大量研究,结论认为,即使厚壁管材每道次的加工量小于10%,并且每道次都退火也不能确保轧制出合格薄壁管材。因此,业内共识TC4钛合金材料只能挤压成厚壁管材,而通过冷轧的方式轧制成薄壁管材被一致认为是TC4钛合金的加工禁区。
为突破这一加工禁区,梁贺查阅了几百篇中外文献,同时请教了二十余位国内相关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他们基本给出了相同的答案——这是一个无法攻克的加工禁区,***好不要在这个项目上浪费时间。
越是加工禁区就越值得去闯关,在经历了多次的实验失败后,梁贺发现TC4钛合金管材冷轧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挤压后管材坯料晶粒粗大,同时,在冷轧时钛合金发生严重的加工硬化,塑性急剧下降,由于管材轧制时容易开裂,每道次的加工变形率一般不能超过10%,由于加工变形率小,中间退火后也很难细化晶粒,导致下一道次轧制变形率依然无法提高,***终形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要破解这个死循环必须从源头解决问题,通过深入研究金属学和塑性变形的基础理论,梁贺发现TC4钛合金材料在热轧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位错密度的增加引发材料发生加工硬化,同时由于位错滑移使材料的位错密度降低又使材料软化。TC4钛合金在热轧制变形初期软化不足以抵消硬化,表现出明显的加工硬化,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软化占主导地位,使应力应变逐渐减小或趋于某一稳定值。还可以发现,当变形温度一定时,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不断增大,说明 TC4钛合金具有正应变速率敏感性。在同一应变速率下,随着变形温度的上升应力应变会减小,说明 TC4钛合金对变形温度很敏感,TC4钛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1TC4钛合金的应力应变曲线
基于上述理论,梁贺创造性地提出了恒温瞬间大变形细化钛合金晶粒的设想,在TC4钛合金薄壁管冷轧之前,先采用特殊工艺对管材坯料恒温加热后进行瞬间大变形轧制,由于钛合金在瞬间热轧后回弹性较大,管材在热轧制回弹后整体尺寸变形率只有约30%,但内部的晶粒尺寸由原来坯料的50~100微米下降到5~10微米,晶粒尺寸瞬间减小了90%。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冷轧时,管材单道次加工变形率可以达到约50%不开裂,这是采用传统工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通过该工艺,只需3~5道次的冷轧制,就可以把壁厚8~10mm的TC4钛合金挤压管坯轧制到壁厚1mm以下,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经测试,完全退火态TC4钛合金薄壁管抗拉强度≥900MPa,断后伸长率≥15%,晶粒尺寸≤5μ m。
直径30mmTC4钛合金管
TC4钛合金管金相组织
该产品主要应用于:
(1)各种飞机、燃油动力无人机的引气管路、液压管路、燃油管路等;
(2)各型号高速舰艇的热交换器、耐高压管道等零部件、深海载人探测器、深海机器人中的耐高压管路;
(3)化工和石化工业中同时需要耐腐蚀和高强度的管式冷凝器、热交换器、冷却器、反应器、分离器中的管路等。
同时,该项技术可推广应用于制备其他难变形薄壁管材,如锆管(主要用于民用核电工程)、钨管、钼管、高温合金管、弥散铜管以及铝基增强相复合管等。攻克了难变形TC4钛合金管材的加工禁区后,再回顾相对容易加工的TA18(Ti-3Al-2.5V)钛合金管材,就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所有问题即刻迎刃而解。
多年来在科研工作中他坚守信念,执着追求,在中国新材料科技研究领域,他勤勤恳恳,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用实际行动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人,梁贺常说的一句话是科研人员的使命就是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他在工作中力求达到心平如镜的境界,不浮躁,不急功近利,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新材料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郝云)
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及多年积累的企业文化,先后与国内外3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配套关系,如中压电器生产线焊接组装用翻转工装, 诺基亚手机生产线配套工装夹具,钢铁研究总院光谱分析仪铸铝外壳、冲击试验机,北京不锈钢异型件加工,北京不锈钢零件加工,空气滤芯冲压模具。
钛微媒∣以钛为媒。
聚焦钛业顶层智慧;传递钛业***新资讯;
沙龙助力钛家争鸣;学术助力钛花齐放;
有色报传递钛讯息,钛业版提供钛园地。